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梁克玉.颈椎病及腰腿痛[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22.
[2] 范炳华.推拿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2-73.
[3] 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2-114.
[4] 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273.
[5] 孙振晓,孙宇新,于相芬.SF-36量表在颈椎病患者中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9(5):335-339.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54.
[7] 张刘波,周峻,李文浩,等.不同类型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和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5):2742-2746.
[8] 仲卫红,冯居平,陈水金,等.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2):50-54.
[9] 杨钦,周红海,胡梦婷,等.浅析颈椎病相关动静力学平衡[J].颈腰痛杂志,2021,42(1):131-133.
[10] 叶添文,贾连顺.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与颈椎病的关系[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140-142.
[11] 孙树椿.中医药治疗颈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8-259.
[12] 张雪锋.运用整体观念和生物力学原理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3,10(10):71.
[13] 张怡瑾,李辉,陈子颖,等.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病机探析推拿治疗颈椎病的调衡作用[J].中医杂志,2023,64(14):1436-1439.
[14] 李宝柱.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5):153-155.
[15] 刘巨尧,范升,林紫嫣,等.基于发力方式探析推拿手法与传统武术的共性特征[J].湖南中医杂志,2023,39(9):111-114.
[16] 陈长贤,曹旺烽,吴志强,等.正骨推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12):23-28.
[17] 陈长贤,林思雄,翁文水,等.泉州正骨推手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1,29(5):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