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仕龙 苏海涛△ 王羽丰.铍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8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06):71-72,75.
点击复制

铍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80例()
分享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ISSN:1005-0205/CN:42-1340/R]

卷:
第25卷
期数:
2017年06期
页码:
71-72,75
栏目:
临床报道
出版日期:
2017-07-08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005-0205(2017)06-0071-02
作者:
许仕龙1 苏海涛2△ 王羽丰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06)
2.广东省中医院
△.通信作者 E-mail:xsl20161020@sina.com
关键词:
铍针疗法 颈源性眩晕 肌筋膜激痛点
分类号:
R255.3
文献标志码:
B
摘要:
目的:观察铍针松解枕下肌群、颈部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进行铍针松解治疗。松解部位主要为枕下肌群、颈后伸肌群、上背部及肩部肌群痛点等。治疗频率为每周1次,疗程为4次,患者第1次治疗前、第2次治疗结束后(第3次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情况。结果:经2个月随访,80例患者均完成本次治疗过程。本组病例临床治愈53例,显效20例,好转4例,无效3例; 临床治愈率为66.25%,显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91.25%.结论:铍针疗法操作简便,对改善颈源性眩晕症状疗效确切,痛苦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韦贵康.脊柱相关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0-251.
[2] 陈可冀.眩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21-122.
[3] 孙字,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13(8):472.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
[5] 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8,13(6):246.
[6] Ryan GM,Cope S.Cevical veitigo [J].Lancet,1955,269(6905):1355-1358.
[7] 张健,吕守正,刘英春,等.156例颈性眩晕患者病因分析及治疗探讨[J].当代医学,2012,28(15):83-84.
[8] 范大鹏,孙波,金哲峰.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10):76-78.
[9] 杨焕苗.针刺手三里、外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D].太原:山西中医学院,2013.
[10] de Jong PT,de Jong JM,Cohen B,et al. Ataxia and nystagmus induced by injection of local anesthetics in the neck[J]. Ann Neurol,1977,1(3):240-246.
[11] 李振宇.铍针考究[J].北京中医药,2016,35(4):358-359.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