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oa 益气活血方诱导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1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方对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用益气活血方灌胃3个月龄SD大鼠制备含药血清。手术采集并分离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椎间盘组织,提取原代髓核细胞,分别采用正常血清和益气活血方含药血清干预。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变化; 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 用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SDMD-N、NLRP3、Cleaved-caspase1、p-NF-κB p65、IκBα表达情况。此外,进一步将益气活血方含药血清与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联用,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益气活血方含药血清处理显著抑制髓核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益气活血方含药血清处理组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同时,益气活血方含药血清组细胞中GSDMD-N、NLRP3、Cleaved-caspase1、p-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IκB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联用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后这些指标的变化被抑制。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通过调节NF-κB/NRLP3信号通路促进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焦亡。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1 6 2332625 王志强<sup>1</sup>, 戴宇祥<sup>1</sup>, 林顺<sup>1</sup>, 朱宇<sup>1</sup>, 许苏梁<sup>1</sup>, 俞鹏飞<sup>1</sup>, 姜宏<sup>1</sup>, 刘锦涛<sup>1</sup>, 李晓春<sup>1△</sup> 柚皮苷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软骨下骨重塑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2 目的:基于Micro-CT扫描技术,观察柚皮苷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膝关节软骨下骨重塑的影响。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增殖,兔膝关节进行关节损伤造模,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关节损伤处,并以柚皮苷汤或去离子水灌胃,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柚皮苷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于第12周后对修复组织进行Micro-CT扫描检测(以软骨损伤修复区域缺损处为中心,数据三维重建后,通过分析软件CT Analyser量化数据),苏木精-伊红(HE)染色,X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从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数量看,柚皮苷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高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从骨表面积骨体积比及骨小梁分离度看,柚皮苷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低于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膝关节软骨下骨Micro-CT检测三维影像学比较,模型组的骨小梁明显减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骨小梁分布欠规律,柚皮苷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骨小梁数量增多,分布较密集,排列较规整。从HE染色看,柚皮苷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可见软骨下骨修复处的骨小梁数量及密度增加,排列清晰。从X型胶原免疫组化看,柚皮苷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可见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处的X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兔膝关节损伤软骨下骨重塑的作用,加用柚皮苷能提高软骨下骨重塑的质量和数量,减少关节软骨X型胶原的表达,该效果的产生可能与柚皮苷激活TGF-β/Smad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下骨处成骨方向的分化有关。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7 11+17 3032241 魏峰<sup>1</sup>, 岳树锦<sup>2</sup>, 陈婧<sup>3</sup>, 李鹏洋<sup>1</sup>, 赵久丽<sup>1</sup>, 周连新<sup>1</sup>, 韩志华<sup>1</sup>, 权英<sup>1</sup>, 叶超<sup>1△</sup> 芍药苷促进骨折大鼠血管生成和骨折愈合的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3 目的:探究芍药苷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骨折大鼠血管生成和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胫骨骨折大鼠模型,将骨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芍药苷组、高剂量芍药苷组、联合干预组。其中低、高剂量芍药苷组分别腹腔注射5,20 mg/kg芍药苷,联合干预组腹腔注射20 mg/kg芍药苷+100 mg/kg的PX-478(HIF-1α/VEGF通路抑制剂),持续给药4周,每组各6只。同批鼠中随机选取6只健康大鼠(只做右下肢切开伤口缝合不锯断胫骨)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钙、磷水平; X射线检测胫骨骨折愈合程度; 生物力学实验检测大鼠相关指标; 苏木精-伊红(HE)检测骨折部位血管生成情况; 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及VEGF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胫骨有明显的骨折线,较多成熟骨组织,骨小梁排列呈网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磷、钙水平、最大载荷、刚度、血管数量、血管面积及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lt;0.05); 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芍药苷组骨折线能达到完全愈合程度,骨小梁结构变紧密,骨质增厚,骨的连续性变好,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磷、钙水平、最大载荷、刚度、血管数量、血管面积及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lt;0.05); 联合干预组则逆转上述变化。结论:芍药苷可能通过激活HIF-1α/VEGF通路,促进血管形成及骨折部位钙盐沉积,进而促进骨折愈合。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12 17 2078563 沈润斌<sup>1</sup>, 张倩<sup>1</sup>, 王旭洋<sup>1</sup>, 李国梁<sup>1</sup>, 马世强<sup>1</sup>, 苑翠翠<sup>1</sup>, 靳涛<sup>1</sup>, 韩广普<sup>1</sup> 山奈酚调节信号通路促进大鼠血管生成和骨折愈合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4 目的:探究山奈酚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骨折愈合和血管生成。方法:随机选择18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构建骨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骨折大鼠随机平分为模型组、山奈酚组(腹腔注射100 mg/(kg•d)山奈酚)、抑制剂组(腹腔注射5 mg/(kg•d)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山奈酚+抑制剂组(腹腔注射100 mg/(kg•d)山奈酚和5 mg/(kg•d)DAPT),连续治疗8周,每组均18只。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骨折愈合情况; ELISA法检测骨代谢指标;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31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骨形成标志物(BMP2、SOX9)、血管生成标志物(VEGF和MMP9)以及Notch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X射线图像表明,模型组骨折部位的桥连接较弱。显微CT重建图像进一步说明,模型组缝隙相对较宽,愈伤组织较小。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骨体积/组织体积(BV/TV)、愈伤组织面积、BALP、BGP含量、CD31阳性表达率、VEGF、MMP9、Notch1、HES1、HEY1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CTX-Ⅰ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山奈酚组较模型组骨折部位的桥连接改善,缝隙相对变窄,BV/TV、愈伤组织面积、BALP、BGP、CD31阳性表达率、VEGF、MMP9、Notch1、HES1、HEY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CTX-Ⅰ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而抑制剂组与山奈酚组以上指标结果相反; DAPT恢复了山奈酚对骨折大鼠血管生成和骨折愈合的影响。结论:山奈酚可促进骨折大鼠血管生成和骨折愈合,其机制与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18 23 3081468 韦志坤<sup>1</sup>, 杨芳<sup>2</sup>, 邵菲<sup>1</sup>, 杨金杰<sup>1</sup>, 王旭东<sup>1</sup>, 李树彬<sup>1</sup>, 刘志翔<sup>1</sup>, 刘杰<sup>1</sup>, 任少海<sup>1</sup> 定位定向旋扳法治疗寰枢关节骨错缝的长期疗效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5 目的:观察采用定位定向旋扳法治疗寰枢关节骨错缝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定位定向旋扳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旋扳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的频率均为每周2次,疗程为4周。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及治疗后第8周、第12周、第16周、第20周、第24周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颈痛VAS评分、眩晕VSS-C评分、颈椎CT、颈椎活动度评估和测量,在治疗前、治疗后及各随访时间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89%,第24周随访时总有效率为81.08%,复发率为8.11%; 对照组治疗4周后有效率为88.89%,第24周随访时总有效率为58.33%,复发率为25.00%;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在各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两组患者的VSS-C评分比较,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在各随访时间点,观察组VSS-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及各随访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寰椎侧块偏离和枢椎棘突偏离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而对照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两组患者的颈椎旋转活动度在治疗后及各随访时间点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而且观察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定位定向旋扳法可以明显改善寰枢关节骨错缝患者的疼痛、眩晕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指征,提高颈椎旋转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旋扳法,且能为患者带来长期、稳定的临床疗效。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24 30 1039717 邓真<sup>1,2</sup>, 元唯安<sup>2,3</sup>, 商海滨<sup>1</sup>, 艾有利<sup>1</sup>, 沈知彼<sup>2,3</sup>, 詹红生<sup>2,3△</sup>, 李国中<sup>1△</sup> 两种带血运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疗效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6 目的:比较带血管游离腓骨瓣移植术与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26例(26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为Ⅱ/Ⅲ期的患者治疗效果。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带血管游离腓骨瓣移植术,B组为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每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末次随访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B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较A组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随访24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前下降,Harris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两组患者间术前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两组患者术后优良率及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末次随访时A组股骨头坏死面积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带血管游离腓骨瓣移植和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疗效确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31 37+42 6334075 张绍炳<sup>1</sup>, 许莹<sup>1</sup>, 丁文星<sup>1</sup>, 戴传强<sup>1</sup>, 钟晓<sup>1</sup>, 张德祥<sup>1</sup>, 葛建华<sup>2△</sup> 独活寄生汤加减熏洗方治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寒湿瘀阻证的临床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7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熏洗方治疗单髁置换术后寒湿瘀阻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用洛索洛芬贴膏止痛,观察组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熏洗方治疗术侧膝关节,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周、6周、8周、6个月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前好转,观察组术后8周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而术后6个月时,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熏洗方对单髁置换术后寒湿瘀阻证患者有明显疗效。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38 42 995588 王武炼<sup>1△</sup>, 包东俊<sup>2</sup>, 林煜<sup>1</sup>, 杨巍<sup>1</sup>, 杨伟冰<sup>1</sup>, 严为海<sup>3</sup>, 纪友堃<sup>3</sup>, 汤婷玉<sup>3</sup>, 李哲<sup>3</sup> 桃红四物汤加味对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形态改变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8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对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形态的影响。方法:对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接受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接受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口服,比较治疗前及6个月后随访的突出髓核体积大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髓核突出率、髓核突出物体积、重吸收率,评估临床疗效及转归预后。结果:30例患者中重吸收发生率为53.33%(16/30),初诊与末次随访VAS评分、腰椎ODI评分、髓核突出率、髓核突出物体积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可以改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促使突出的髓核体积减小,诱导突出的椎间盘重吸收。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43 47 3376159 姜昊南<sup>1</sup>, 吕浩<sup>1</sup>, 曲宇豪<sup>1</sup>, 王岩<sup>1</sup>, 江渟<sup>2△</sup>, 张建华<sup>2</sup> 盘龙七片治疗骨折早期的真实世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9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研究评价盘龙七片对比接骨七厘片治疗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余家入组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6 654例骨折早期患者,依据中西医骨折诊断标准分为观察组患者3 706例,对照组患者2 94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础上联用盘龙七片,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接骨七厘片。通过电话回访收集骨折后第1,4,7,14天的患者自报告指标,将疼痛评分改善值、肿胀评分改善值、EQ-5D评分改善值作为疗效指标,将药物不良反应作为安全性指标。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对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折严重程度、手术类型、联合用药等指标进行基线匹配,最后对各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M后4.761比4.617,P&lt;0.01),降低效果显著; 肿胀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M后2.984比2.697,P&lt;0.01),降低效果显著; 效用值改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M后0.430比0.406,P&lt;0.01); 有效率改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M后87.20%比80.57%,P&lt;0.01)。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都低于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1)。结论:盘龙七片在改善骨折患者疼痛、肿胀、效用值和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接骨七厘片,安全性较好。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48 55+63 1099073 方诗元1, 覃健2, 张利勇3, 吴泽荣4, 郭团茂5, 董婷6, 徐玮1, 杨家赵1, 张春闩7, 王伟伟8, 何斌9, 冯琴琴10, 李程11, 夏泉12, 方先骏12, 蔡和平13, 贾长军14, 徐喜卿15, 于明伟16, 黄承夸17, 孙超18, 张红19, 张艳丽20, 陈磊21, 刘斌1△ 行气利湿方联合金黄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0 目的:探讨行气利湿方联合金黄膏治疗对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行气利湿方+金黄膏)、中药外用组(金黄膏)和西药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迈之灵片),并完成4周的治疗。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目测评估、浮髌试验分级、患膝周径)、疼痛程度(VAS评分)、功能评定(HSS评分)、滑膜炎程度(积液厚度测量、滑膜厚度分级)、WORMS评分等。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和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联合用药组在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和功能评分优于中药外用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 联合用药组在治疗后的滑膜炎程度评分和WORMS评分优于中药外用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行气利湿方联合金黄膏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功能情况,并且能明显改善滑膜炎及积液的程度。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56 63 1738782 顾庾国<sup>1</sup>, 吴黎明<sup>1</sup>, 姜宏<sup>1</sup>, 陈华<sup>1</sup> 结构性植骨融合治疗第一跖趾关节严重痛风性关节炎7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1 目的: 探讨采用病灶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关节融合治疗第一跖趾关节严重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共收治7例第一跖趾关节严重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41~69岁,平均为52.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病灶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术后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定期复查X线片明确骨愈合情况,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评价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经过换药后渐愈合; 1例患者伤口不愈合,经过清创+皮瓣成形术后伤口愈合; 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7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X线片检查平均术后13.6周融合端骨性愈合。VAS评分从术前(6.0&#177;1.0)分降至末次随访(1.5&#177;0.5)分,AOFAS评分从术前(44.4&#177;6.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8.0&#177;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随访期间未见骨不连、畸形愈合及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病灶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融合治疗第一跖趾关节严重痛风性关节炎存在一定伤口愈合风险,但患者症状可明显缓解,术后融合端融合率较高,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64 67 2524083 邱元洲<sup>1</sup>, 高彦军<sup>1</sup>, 阮培灿<sup>1</sup>, 何昌强<sup>1</sup>, 刘弋祥<sup>1</sup>, 李炜峰<sup>1</sup>, 张鹂明<sup>2</sup>, 冯敏山<sup>3</sup> 可视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髂嵴复发性腰5骶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2 目的:探讨可视(I See)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髂嵴复发性L<sub>5</sub>S<sub>1</sub>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后路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高髂嵴L<sub>5</sub>S<sub>1</sub>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可视椎间孔镜技术进行侧路经椎间孔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评价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 d、3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lt;0.05),JOA 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lt;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MacNab 标准评价疗效,优15例,良3例。结论:可视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髂嵴复发型L<sub>5</sub>S<sub>1</sub>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良好,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是安全可靠、微创的手术方式,并具有手术时间短、摄片次数少等优点。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68 71 3223300 关月红<sup>1</sup>, 吴健<sup>1△</sup>, 徐斌<sup>1</sup>, 唐健<sup>1</sup>, 张英<sup>1</sup>, 何颖琦<sup>1</sup> Ⅰ期全麻洛阳正骨手法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复位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3 目的:探索Ⅰ期全麻洛阳正骨手法复位联合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接受Ⅰ期全麻洛阳正骨手法复位+颈椎前路手术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建立Excel数据库,以VAS评分、JOA评分、ASIA评分、手术节段高度以及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为观察对象,分析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上述观察指标的变化。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治疗前后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29例患者,男22例,女7例; 年龄为29~54岁,平均为(44.38&#177;5.51)岁。平均手术时间为(113.21&#177;8.38)min,手术出血量为(142.79&#177;12.80)mL。与术前相比,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及ASIA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手术节段高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高度与术后1周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与术前相比手术节段高度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末次随访时骨折获得有效融合。结论:Ⅰ期全麻下洛阳正骨手法复位有利于脱位复位,联合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有效。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72 75+80 2272452 周世博<sup>1</sup>, 陈海龙<sup>1,2△</sup>, 郑九琴<sup>1</sup>, 朱文潇<sup>1</sup>, 马俊杰<sup>1</sup>, 朱博<sup>1</sup>, 张红星<sup>1</sup>, 张馨丹<sup>3</sup> 关节镜下经双骨隧道行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小凹止点重建的疗效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4 目的:观察经双骨隧道缝合治疗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Atzei 2型)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经双骨隧道行小凹止点重建术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Atzei 2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8例; 年龄为19~40岁,平均为(30.26&#177;4.90)岁。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腕关节屈伸、旋转偏、尺桡偏活动度及握力,术后12个月采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患者的平均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旋转偏活动度、尺桡偏活动度及握力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术后前6个月患者平均腕关节屈伸、旋转、尺桡偏活动度变化均优于术后6~12个月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20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2.11%。结论:对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Atzei 2型)损伤,经双骨隧道行小凹止点重建术后的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76 80 2266491 田勇<sup>1</sup>, 田江波<sup>2</sup>, 武艺龙<sup>1</sup>, 董家赫<sup>1</sup>, 尚万山<sup>2</sup>, 张海龙<sup>2</sup>, 王孝辉<sup>2△</sup> 颈椎病伴发眩晕68例手术疗效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5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对颈椎病患者伴发眩晕症状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颈椎失稳与颈性眩晕之间的关系。方法:本团队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为68例伴发眩晕的颈椎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颈性眩晕与颈椎失稳的关系并评估手术对眩晕改善的影响。结果:全部68例患者中有49例存在颈椎不稳,多发生在中上颈椎,发生率为72.0%; 末次随访时眩晕改善优良率为72.1%,提示手术对眩晕有改善作用,其中前路手术对眩晕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路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3%比59.1%,P&lt;0.01)。结论:颈椎失稳可能是诱发颈性眩晕的重要因素,颈椎前入路融合手术可以增加颈椎稳定性,明显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眩晕症状。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81 85 3623311 蔡礼乐<sup>1</sup>, 刘亚珀<sup>1</sup>, 胡巍<sup>1</sup>, 梁凡<sup>1</sup>, 马永刚<sup>1△</sup> 杨功旭六经辨证论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7 总结杨功旭教授六经辨证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杨功旭教授认为湿邪贯穿痛风性关节炎病程始终,急性发作病位在三阳,常夹风、寒、热、燥等邪,或太阳寒湿、或少阳湿热、或阳明燥热。太阴禀赋不足,运化失司,湿浊内蕴,流注肢节是其病机基础,同时强调六淫乘虚而入之外因,内外相感,易郁化热,壅滞气机,痹阻经脉,营卫运行不畅而迫发。治疗予以甘草附子汤加减散寒祛湿以开太阳,防己黄芪汤加减利水清热以和少阳,白虎汤加减清热透邪以泄阳明,重在改善关节局部症状。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90 92 963136 谢佳佳<sup>1*</sup>, 杨功旭<sup>2*</sup>, 赵述艳<sup>2△</sup>, 李姝颖<sup>1</sup>, 钟传棋<sup>2</sup>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顽固性腰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8 顽固性腰痛是一类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腰痛疾患,其发病与伏邪致病相似。本文从伏邪的角度阐述了该病的发病特点、病因病机及治疗,认为本病因肾虚致外邪内伏或伏邪内生,在外感邪气的逗引下,内外之邪相合,痹阻筋脉,使腰痛发作。治疗上以扶正补虚、祛邪通络为法,强调祛邪要因势利导,分而治之,并重视透邪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年03月10 00:00 2025年03期 93 96 976266 唐嫄<sup>1</sup>, 贺立娟<sup>1</sup>, 高阳<sup>1△</sup>, 王嘉麟<sup>1</sup>, 王耀华<sup>1</sup>, 孙冉冉<sup>1</sup>, 李悦<sup>1</sup>, 王祁<sup>1</sup>, 张文<sup>1</sup>, 李湛<sup>1</sup>, 张东<sup>1</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