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oa 独活寄生汤对白介素1β诱导髓核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1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对白介素1β诱导髓核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及其关键途径PERK/elF2α通路的影响,探究独活寄生汤对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10周龄的SD大鼠以独活寄生汤灌胃,连续灌胃2周后经腹主动脉取血,获取含药血清。采用不同浓度独活寄生汤对髓核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髓核细胞的活性。将髓核细胞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未经IL-1β和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处理)、IL-1β组(加入10 ng/mL IL-1β溶液干预24 h)和独活寄生汤组(加入10 ng/mL IL-1β溶液和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干预24 h)。TUNEL法检测分析髓核细胞凋亡率; 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CHOP、GRP78的表达水平; qRT-PCR法检测各组CHOP、GRP78、Cleaved-caspase3、Bax、BCL-2和PERK、elF2α、ATF4通路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CHOP、GRP78、Cleaved-caspase3、Bax、BCL-2、PERK、elF2α、p-PERK、p-elF2α、ATF4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独活寄生汤能够显著提高髓核细胞的活力,改善髓核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CHOP、GRP78、Cleaved-caspase3、Bax和PERK、elF2α、ATF4基因表达显著上升,BCL-2基因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与IL-1β组相比,独活寄生汤组CHOP、GRP78、Cleaved-caspase3、Bax和PERK、elF2α、ATF4基因表达显著下降,BCL-2基因表达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CHOP、GRP78、Cleaved-caspase3、Bax和PERK、elF2α、ATF4、p-PERK、p-elF2α蛋白表达显著上升,BCL-2蛋白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与IL-1β组相比,独活寄生汤组CHOP、GRP78、Cleaved-caspase3、Bax和PERK、elF2α、ATF4、p-PERK、p-elF2α蛋白表达显著下降,BCL-2蛋白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能够抑制退变髓核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和凋亡,进而延缓椎间盘退变,作用途径可能与抑制PERK/elF2α通路有关。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1 7 1592924 周鹃<sup>1</sup>,李艳丽<sup>1</sup>,杜世阳<sup>1</sup>,杨若鹏<sup>1</sup>,夏平<sup>2</sup>,刘伟<sup>1△</sup>,冯晶<sup>1△</sup> 益骨汤调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轴干预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2 目的:观察益骨汤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信号轴的影响,探讨益骨汤通过干预破骨细胞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取12周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益骨汤组。药物干预3个月后处死并取双侧股骨,分别进行骨密度测定、生物力学测试、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骨小梁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和qPCR法检测M-CSF、c-Fms和Grb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组和益骨汤组骨小梁结构较为完整,连续性较好,骨密度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 弯曲载荷、弹性模量、刚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c-Fms、Grb2、PI3K蛋白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与模型组比较,益骨汤组大鼠股骨组织c-Fms、PI3K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P&lt;0.05); 雌激素组c-Fms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益骨汤组c-Fms mRNA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 雌激素组 PI3K mRNA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益骨汤组Grb2 mRNA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益骨汤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轴抑制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分化,减少骨吸收,提高大鼠骨强度。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8 12 894190 陈华<sup>1</sup>,闫坤<sup>2</sup>,李瑞杰<sup>3</sup>,吴连国<sup>1</sup>,徐铮青<sup>2</sup>,陈智能<sup>2</sup>,姚新苗<sup>2</sup> 臭氧水关节腔注射通过调节炎症和氧化应激促进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3 目的:分析臭氧水关节腔注射治疗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的最佳浓度及干预周期,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210只SD大鼠采用碘乙酸钠制备膝骨关节炎(KOA)软骨损伤模型后,分别采用5,10,20 μg/mL的臭氧水,按照每1 d、3 d和7 d一次的治疗频率分别连续治疗1,2,4周。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膝关节直径,分析大鼠关节肿胀程度; 处死并充分暴露大鼠关节软骨面进行软骨表面大体评分,软骨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改良的Mankin's评分评价关节软骨的修复情况; 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10)水平; 比色法检测氧化应激(SOD和MDA)的水平。结果:当治疗周期为1周时,20 μg/mL臭氧水3 d治疗一次软骨修复效果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而当治疗周期持续2周或4周时,7 d治疗一次的软骨修复效果显著优于每3 d治疗一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20 μg/mL臭氧水关节腔注射,7 d治疗一次,治疗2周时可显著下调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上调IL-10的表达水平,且能显著提高膝骨关节炎大鼠SOD活性,降低MDA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20 μg/mL的臭氧水每7 d一次,连续治疗2周时疗效最佳。此外,臭氧水关节腔注射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和氧化应激促进软骨组织修复,是膝骨关节炎治疗的有效候选方法。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13 17+23 2049015 刘敏<sup>1</sup>,白爽<sup>1</sup>,杨倩<sup>1</sup>,张汉孺<sup>1</sup>,周友龙<sup>2△</sup> 龟甲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4 目的:观察龟甲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大鼠能量代谢和骨代谢稳态的影响,及对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龟甲胶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以尼尔雌醇片作为阳性对照药,于造模完成后给予尼尔雌醇片1 mg/kg灌胃,1次/d,龟甲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45,0.90,1.80 g/kg灌胃,2次/d,持续治疗8周。称量大鼠子宫质量并计算子宫指数,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L<sub>4/5</sub>及双侧股骨骨密度,显微CT分析骨形态计量学参数,ELISA法实验检测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含量,Western Blot法及RT-PCR检测骨组织AMPK/SIRT1通路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子宫指数、L<sub>4/5</sub>及双侧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骨形态计量学参数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明显降低,骨小梁间隔(Tb.Sp)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血清中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TRACP-5b、CTX-Ⅰ的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骨组织中p-AMPK/AMPK、SIRT1、PGC1-α的蛋白及AMPK、SIRT1、PGC1-α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龟甲胶高、中、低剂量组治疗后,子宫指数、L<sub>4/5</sub>及双侧股骨骨密度较模型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BV/TV、Tb.N、Tb.Th明显升高,Tb.S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血清中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TRACP-5b、CTX-Ⅰ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同时明显上调了骨组织中p-AMPK/AMPK、SIRT1、PGC1-α的蛋白及AMPK、SIRT1、PGC1-α的mR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龟甲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能够保护大鼠骨微结构,调节骨代谢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1通路、提高骨骼肌能量代谢相关。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18 23 824873 万文渊<sup>1</sup>,罗娟<sup>1△</sup>,彭真灵<sup>1</sup>,朱莹莹<sup>1</sup>,罗杰<sup>1</sup>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运动学量化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5 目的:量化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运动学参数,初步探究手法与疾病治疗的量效关系,规范操作要领,丰富手法内涵并推广应用。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 年龄为24~27岁,平均为(25.50&#177;1.10)岁。选取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且手法操作娴熟的脊柱科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操作,通过运动捕捉系统量化疏筋整复手法的被动旋转角度、旋扳角度及运动学曲线。结果:旋扳整复操作时被动旋转角度为72.21°&#177;5.06°,患侧和对侧的被动旋转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患侧的旋扳角度为7.34°&#177;1.90°,对侧为5.61°&#177;1.76°,两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在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时应把握到达旋转稳定状态时的被动旋转角度和旋扳角度,同时注重对齿状突偏歪侧进行旋扳。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24 28 1420495 张琰朕<sup>1</sup>,刘洋<sup>2</sup>,李锐<sup>1</sup>,杨灿<sup>1</sup>,胡滟琦<sup>1</sup>,张兆杰<sup>1△</sup> 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综合治疗Ⅰ/Ⅱ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综合疗法治疗Ⅰ/Ⅱ期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 年1月至2022 年12 月治疗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其中有4例脱落),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及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冲击波及常规治疗方法,治疗6个月后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软骨及软骨下骨损伤体积、骨髓水肿体积等指标的变化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56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64.3% vs 35.7%),左踝发病率明显高于右踝(62.5% vs 37.5%),距骨圆顶内侧发病率明显高于外侧(78.6% vs 21.4%)。两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AOFA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两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软骨及软骨下骨损伤体积、骨髓水肿体积均缩小,且观察组缩小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冲击波综合治疗可改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灶修复及骨髓水肿吸收,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29 33 1088470 刘英<sup>1△</sup>,刘太<sup>1</sup>,付婷婷<sup>1</sup>,陈君蓉<sup>1</sup>,王勇<sup>1</sup> 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7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膝骨关节炎患者辨证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虚弱证5个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71例,肝肾亏虚证60例,寒湿痹阻证31例,痰瘀痹阻证28例,气血虚弱证17例。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湿热痹阻证较肝肾亏虚证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评分较其他4个证型高(P&lt;0.05)。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患者较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亏虚证患者关节积液阳性率及超声影像改变更多。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以湿热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且炎症指标水平和高频超声下表现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炎症指标结合高频超声影像改变可为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34 38 537356 高阳鹭<sup>1</sup>,叶敏兰<sup>1</sup>,唐晓颇<sup>1</sup>,王建<sup>1△</sup> 三种截骨保膝方案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8 目的:对比单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清理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三种保膝方案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82例(82膝)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保膝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A组单纯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23例),B组行关节镜清理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30例),C组行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29例)。分别记录三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0.4&#177;8.5)个月。A组和C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均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A组和B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均较C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12个月三组HSS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均较C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三种保膝方案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起到良好效果,联合关节镜能够处理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等病变,但并没有显著提高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疗效,单纯进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即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腓骨近端截骨术远期疗效逊于胫骨高位截骨术,但创伤小、花费少、术后可早期完全负重行走是其优点。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39 43 925662 郭浩山<sup>1</sup>,谢晓音<sup>2</sup>,潘超<sup>3△</sup>,马建<sup>1</sup>,李楠<sup>1</sup>,刘晓之<sup>1</sup>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上清液中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L)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ISS Ⅰ期、Ⅱ期和Ⅲ期,其中ISS Ⅰ期患者18例,ISS Ⅱ期患者23例,ISS Ⅲ期患者19例。同时将同期通过骨髓穿刺证明其骨髓功能正常且无血液系统病症的5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整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校正血钙、骨损伤、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等临床病理资料,检测并对比多发性骨髓瘤组和对照组骨髓骨硬化蛋白及RANKL表达水平。分析不同ISS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 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相关性; 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多发性骨髓瘤组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lt;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显示,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与校正血钙、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等密切相关(P&lt;0.05)。不同ISS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与ISS Ⅰ期和Ⅱ期患者相比,ISS Ⅲ期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lt;0.05),ISS Ⅱ期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SS Ⅰ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lt;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正相关(r=0.551,P&lt;0.001)。Kaplan-Meier结果显示骨髓骨硬化蛋白高表达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骨硬化蛋白低表达者(χ<sup>2</sup>=3.916,P&lt;0.05),骨髓RANKL高表达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RANKL低表达患者(χ<sup>2</sup>=4.223,P&lt;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二者对于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44 48+54 774370 张燕<sup>1</sup>,贾维军<sup>1</sup>,张瑞<sup>1</sup>,许加华<sup>1</sup> 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0 目的:观察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组(28例)和跗骨窦入路组(28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定期摄片,比较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记录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组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跗骨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组的切口长度显著长于跗骨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口愈合好,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49 54 1351784 董延旭<sup>1</sup>,金立昆<sup>1</sup>,金桥<sup>2</sup>,张杰<sup>1</sup>,孙新<sup>1</sup>,侯云杰<sup>1</sup>,戴禹润<sup>1</sup>,李晔<sup>1△</sup> 骨水泥分散状态与椎体强化术后残余疼痛的关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1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散状态对椎体强化术后残余疼痛的影响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接受椎体强化术(V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108例患者。根据骨水泥弥散分布类型,将患者分为高度弥散组(A组)、中度弥散组(B组)和低度弥散组(C组)。对比三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损伤椎体高度(IVH)和局部脊柱后凸角度(LKA)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末次随访时,A组VAS、ODI评分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且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三组患者术后损伤椎体高度和局部脊柱后凸角度均有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骨水泥充分分散状态可降低椎体强化术后残余疼痛。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55 58 455738 张彬<sup>1</sup>,甄帆<sup>1</sup>,梁斌<sup>1△</sup> 筋柔骨正理论指导下运用单纯疏筋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30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纯疏筋手法治疗30例寰枢关节错缝患者,观察其主要症状及影像学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的寰枢关节错缝患者30例,采用单纯疏筋手法进行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3周、6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主观症状,并于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3周测定颈椎CT片中的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齿突侧块间距、寰齿前间距以及屈伸功能位X线片中的寰枢关节活动度。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3周共9次手法治疗,首次治疗后3周和6周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颈痛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治疗后3周与治疗前相比,颈椎CT片上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齿突侧块间距及屈伸功能位X线片中的寰枢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 寰齿前间距与治疗前相比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筋柔骨正理论指导下运用单纯疏筋手法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且治疗过程中无颈椎扳动类操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59 63+67 1671623 李锐<sup>1</sup>,刘洋<sup>2</sup>,张世民<sup>1</sup>,杨灿<sup>1</sup>,张琰朕<sup>1</sup>,王毅<sup>1</sup>,黎作旭<sup>1</sup>,刘昱彰<sup>1</sup>,靳蛟<sup>1</sup>,郝俊涛<sup>1</sup>,林海<sup>1</sup>,张兆杰<sup>1△</sup> 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侧卧斜扳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0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侧卧斜扳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侧卧斜扳法治疗,7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治疗前、首个疗程结束后以及3个疗程结束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患者结束3个疗程治疗后VAS评分为(1.16&#177;0.22)分,JOA评分为(26.30&#177;1.38)分,ODI评分为(8.56&#177;1.14)分,炎症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为(3.09&#177;0.51)mg/L、白细胞介素-6(IL-6)为(27.76&#177;4.56)p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15.30&#177;3.36)ng/mL,临床有效率为91.67%,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侧卧斜扳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具有诊疗优势,操作可视化,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64 67 634254 任树军<sup>1</sup>,丛文磊<sup>2</sup>,赵丽娜<sup>1</sup>,张明岳<sup>2</sup>,孙方勇<sup>2</sup>,丁玉鑫<sup>1△</sup> 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297和微小核糖核酸-4458在骨肉瘤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4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297(miR-1297)和微小核糖核酸-4458(miR-4458)在骨肉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的90例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3年的随访,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49例)和死亡组(41例); 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iR-1297和miR-4458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97和miR-4458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骨肉瘤组miR-1297和miR-445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miR-1297和miR-4458联合诊断骨肉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65.56%,二者联合优于血清miR-1297和miR-4458各自单独诊断(Z<sub>二者联合-miR-1297</sub>=3.043,Z<sub>二者联合-miR-4458</sub>=3.826; P=0.002,&lt;0.001)。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ⅡB/Ⅲ期、发生远处转移的骨肉瘤患者血清miR-1297和miR-4458表达水平低于TNM分期为ⅡA期、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死亡组血清miR-1297和miR-4458表达水平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血清miR-1297和miR-4458二者联合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敏感性为97.56%,特异性为83.67%,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sub>二者联合-miR-1297</sub>=2.080,Z<sub>二者联合-miR-4458</sub>=2.530; P=0.038,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97和miR-4458表达水平高为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TNM分期晚、远处转移为危险因素(P&lt;0.05)。结论:骨肉瘤患者血清miR-1297和miR-4458下调,二者联合对诊断骨肉瘤和预测患者预后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68 72 632077 龚高进<sup>1</sup>,许泽川<sup>1</sup>,黄海汛<sup>1△</sup> 夹脊穴温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5 目的:探讨基于腰椎稳定理论的夹脊穴温针灸联合经筋理论指导下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应用基于腰椎稳定理论的夹脊穴温针灸联合经筋理论指导下推拿疗法治疗,持续治疗4周,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48例患者经治疗后有9例(18.75%)痊愈,29例(60.42%)显效,3例(6.25%)有效,7例(14.58%)无效,总有效率为85.42%。治疗后患者的疼痛介质水平均比治疗前低,日常生活活动、自觉症状及客观体征评分均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患者的腰部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度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患者的IL-6及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为(13.43&#177;1.46)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中医症状评分(20.12&#177;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82,P&lt;0.05)。患者总治疗时间为(18.80&#177;4.44)d,生活质量评分为(64.40&#177;2.70)分。48例患者共有4例(8.33%)发生不良反应,包括2例胃肠道反应,1例失眠,1例烦乱不安。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采用基于腰椎稳定理论的夹脊穴温针灸联合经筋理论指导下推拿疗法体现出明显效果,显著降低疼痛症状和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周期,改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73 76 550772 陈璇<sup>1</sup>,宁振振<sup>1</sup>,赵情行<sup>1</sup>,王浩<sup>1△</sup> 单侧椎弓根切除前中柱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6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切除减压病椎前中柱重建治疗Ⅲ期Kummell's 病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分析该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采用单侧椎弓根切除减压病椎前中柱重建治疗Ⅲ期Kummell's 病的患者13例,男1例,女12例,年龄为(69.53&#177;8.71)岁。术前X线、CT、MR确定椎体内存在真空征(X线/CT)或者椎体内积液积气(MR)。所有患者切除症状侧或者症状较重侧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对侧使用椎弓根螺钉撑开恢复部分病椎高度,通过椎体内打压植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植入进一步恢复病椎高度; 同时,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病椎邻近上下两个节段椎体,术中X线透视确定病椎恢复到有效高度; 最终,重建病椎前中柱并纠正后凸畸形。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病椎椎体高度以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病椎局部矢状面Cobb角。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腰背痛、下肢痛麻等症状明显改善。手术时间为(192.00&#177;87.16)min,术中出血量为(249.00&#177;128.26)mL,术后引流量为(283.27&#177;76.71)mL。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清创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1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1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脑梗并肢体活动障碍,失访。随访时间为8~11个月,平均为10.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由术前(6.46&#177;1.32)分和(68.16&#177;4.43)分分别改善至(1.18&#177;0.59)分和(15.35&#177;7.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56,P&lt;0.001; F=29.368,P&lt;0.001)。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03&#177;0.41)cm改善至术后1周(2.24&#177;0.55)cm和末次随访(2.11&#177;0.46)cm,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78,P&lt;0.001),术后随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3.12,P=0.081)。局部后凸畸形由术前28.72°&#177;8.12°改善至术后1周8.16°&#177;3.27°和末次随访9.32°&#177;2.13°,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61,P&lt;0.001),术后随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3,P=1.101)。结论:单侧椎弓根切除病椎前中柱重建治疗Ⅲ期Kummell's 病不仅可以解除神经压迫,纠正矢状位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而且可以减少术中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单侧椎弓根切除减压病椎前中柱重建治疗Ⅲ期Kummell's 病有良好的疗效。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77 80+88 880258 陈广林<sup>1</sup>,冯婷婷<sup>1</sup>,王进强<sup>1</sup>,高鹏<sup>1</sup>,高兆青<sup>1</sup>,徐世涛<sup>1△</sup>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7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我国社会常见且高发的致畸、致残性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膝骨关节炎以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民族医药在缓解这些临床症状、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现有的诊疗方案并未纳入民族医药相关的内容,鉴于此,本共识在分析总结现有诊疗规范的基础上,综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民族组成、地域特色、饮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并基于已有文献报道,代表性地选取了壮医、蒙医、藏医、彝医、傣医、瑶医、维吾尔医7个民族医领域权威单位和专家,由中医专家牵头,共同制定了一份民族医药特色鲜明的膝骨关节炎优势病种专家共识。共识提出了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中医及民族医药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特色治疗技术等方面内容,对现有诊疗方案进行了完善,弥补既往专家共识在普适性方面的不足,适用于指导膝骨关节炎的中医及民族医药诊疗活动。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81 88 1346598 许学猛<sup>1△</sup>,高良稳<sup>2</sup>,周红海<sup>3</sup>,郭英<sup>4</sup>,刘文刚<sup>1△</sup>,特木其乐<sup>5</sup>,扎西次仁<sup>6</sup>,李彤<sup>7</sup>,米尔佧米力麦麦提依明<sup>8</sup> 郭诚杰教授论治痹证经验总结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8 郭诚杰教授认为痹证皆由正气不足,腠理空虚,不能御邪,以致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机体致病,病机多虚实夹杂,虚、郁、瘀互为交错,病位多在肝肾。郭诚杰教授谨守病机,提出痹证以经脉痹阻为核心,正气不足为基础,提出“以肝为枢”的理论指导痹证治疗,治疗原则以“疏通调补”为主,主要治法囊括疏肝、调肝、通经、通气、补气血、补肝肾、滋阴等,临床重视精准辨病辨证,倡导分期论治,针刺以循经取穴为主,用药擅长以生麦芽疏肝、温药除痹,同时配合调畅情志,运动锻炼,顾护正气以防止病情反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89 93 878883 丁朋涛<sup>1,2</sup>,刘娟<sup>3</sup>,许琳琳<sup>4</sup>,王栋<sup>1,2</sup>,黄遂柱<sup>5△</sup> 李慧英教授分期论治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经验探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9 李慧英教授将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分为急性期、缓解期、稳定期,三期论治,病机总结为气血肾俱虚为本,湿热瘀痹阻为标。急性期对应中医证型湿热痹阻,以治标防变,以清热祛湿、通痹止痛为治法,方用四妙散加味; 缓解期对应中医证型肾虚血瘀,以标本兼治,以补肾活血为治法,方用骨坏死方内服,同时配合壮骨膏外用; 稳定期为气血肾俱虚,以补肾益气养血为治法,方用“三补一活”方颗粒剂口服。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4期 94 96 492887 张向北<sup>1</sup>,李慧英<sup>2△</sup>,孟东方<sup>2</sup>,余鹏<sup>1</sup>,刘洪飞<sup>1</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