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oa 股骨头坏死愈胶囊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01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愈胶囊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方法:将30只3周龄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骨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骨愈组采用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 mg/kg,阿莫西林溶液10 mg/kg,每48 h注射1次,连续注射8周。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8周后,骨愈组给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水溶液0.4 g/kg灌胃,1次/d,连续8周,模型组大鼠给予体积生理盐水灌胃。MRI观察髋关节影像学改变和组织病理学观察。获取正常大鼠和造模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组培养:对照组、巨噬细胞系统(MPS)组、骨愈组、hBMP-2组和骨愈+hBMP-2组。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测定成骨分化情况,油红染色测定成脂分化情况。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法评估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中,MRI扫描和组织学分析显示,造模成功且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可防止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骨丢失。体外实验显示,股骨头坏死愈胶囊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共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能力明显优于MPS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股骨头坏死愈胶囊联合hBMP-2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和钙结节的形成提高,其成脂分化被抑制。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MPS组相比,骨愈组和骨愈+hBMP-2组表达更高水平的BMP-2、Runx2和A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表达更低水平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中药股骨头坏死愈胶囊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显著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和成骨之间平衡能力,促进成骨分化,可成为预防或延缓骨转移相关股骨头坏死进展的有效组合。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1 7 1597519 王庆丰<sup>1△</sup>,杨艳梅<sup>1</sup>,程国平<sup>2</sup>,王丹丹<sup>1</sup>,唐洪涛<sup>1</sup>,骆焕<sup>1</sup> 温肾阳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量及骨强度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02 目的:观察温肾阳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量及骨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个月龄SPF 级C57BL/6品系雌性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温肾阳颗粒低剂量组、温肾阳颗粒中剂量组、温肾阳颗粒高剂量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仅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模型组、温肾阳颗粒各剂量组切除双侧卵巢,饲养8周后,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温肾阳颗粒各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的温肾阳颗粒汤剂灌胃8周后取材,分别进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Micro-CT检测和病理组织学染色以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子宫大小称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温肾阳颗粒中剂量组小鼠子宫质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血清骨代谢指标显示,温肾阳颗粒各剂量组体内E<sub>2</sub>水平上升,特别是中剂量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Micro-CT结果显示,温肾阳颗粒中剂量组提高骨量最为明显; 温肾阳颗粒中剂量组腰椎骨小梁体积/样本体积(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及骨小梁数目(Tb.N)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骨小梁间距(Tb.Sp)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温肾阳颗粒对去卵巢小鼠的骨髓腔脂肪含量、骨小梁结构得到显著改善,骨小粱断裂的数量明显少于模型组,骨小梁密度增加,厚度变厚,间隙减小。股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温肾阳中剂量组明显提高最大载荷和最大应力及弹性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温肾阳颗粒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量和骨强度,从而起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8 11+17 935050 刘韩森<sup>1,2,3</sup>,金镇雄<sup>1,2,3</sup>,沈鹏<sup>1,2,3</sup>,李强<sup>1,2</sup>,施杞<sup>1,2,3</sup>,王拥军<sup>1,2,3</sup>,唐德志<sup>1,2,3△</sup> 扭伤散联合纸夹板外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及优势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03 目的:探讨扭伤散联合纸夹板外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Acute Ankle Sprain,A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遵循POLICE原则,基础组按基础治疗处理,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和扭伤散外敷进行治疗。各组均使用纸夹板进行外固定,治疗疗程为14 d,第3,7,14天复查随访,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3,7,14天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踝关节评分量表评分(Kofoed评分)、肿胀评分和不良反应,以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试验共纳入获得完整随访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80例,其中基础组58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60例,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VAS评分、Kofoed评分和肿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结束后,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87%,91.94%和90.00%,对照组和治疗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肿胀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Kofoed评分明显提高,疼痛程度、功能和活动度均较前改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但对照组和治疗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出现2例对膏药过敏事件,症状轻微,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扭伤散联合纸夹板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具有不劣于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的镇痛、消肿、改善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更加价廉易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12 17 813059 陈阳<sup>1</sup>,仓挺松<sup>1</sup>,吴骏<sup>1</sup>,曹峰<sup>1</sup>,王星华<sup>1△</sup> 膝骨关节炎不同证候患者多配体蛋白聚糖-4浓度及全身炎症反应指数特点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04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肝肾亏虚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关节液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和外周血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I)特点及其与证候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留取并测定58例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关节液多配体蛋白聚糖-4和外周血全身炎症反应指数,通过中医证候量表评定患者证候,分析关节液多配体蛋白聚糖-4和外周血全身炎症反应指数特点及其与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患者一般情况和Kellgren-Lawrenc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多配体蛋白聚糖-4的浓度高于痰瘀互结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患者外周血全身炎症反应指数高于肝肾亏虚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多配体蛋白聚糖-4的浓度与中医证候评分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71,P&lt;0.05)。结论: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多配体蛋白聚糖-4和外周血全身炎症反应指数水平存在差异,提示不同证候患者具有炎症水平不同的特点,并且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多配体蛋白聚糖-4浓度与证候严重程度正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Samd信号通路受到多配体蛋白聚糖-4蛋白的抑制作用有关; 上述特点与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具有一致性,丰富了证候物质学的内涵。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18 23 816946 刘勤哲<sup>1</sup>,刘向春<sup>1</sup>,亓建<sup>1</sup>,陈婧<sup>2</sup>,吴红飞<sup>1</sup>,王乾顺<sup>1</sup>,刘雨煊<sup>1</sup>,马小芳<sup>1</sup>,叶超<sup>1△</sup> 细银针联合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05 目的:观察细银针联合动态关节松动术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细银针+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WOMAC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患者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治疗组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患者因惧怕针刺不愿意再次接受细银针治疗,对照组有2例因惧怕针刺不愿再接受针刺治疗。结论:细银针联合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远期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动态关节松动术。但细银针相对普通毫针粗,针刺密度大,针感强烈,部分患者存在一定恐惧心理。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24 29 764485 陈瑞锋<sup>1</sup>,韩芳苗<sup>1△</sup>,刘丽明<sup>1</sup>,戴文涛<sup>1</sup>,左利平<sup>1</sup> 藏药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真实世界临床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06 目的:探讨藏药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实效性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设计,纳入多家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踝关节扭伤患者1 228例。藏药奇正消痛贴膏治疗1次/d,1周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每周随访1次,并记录每位患者的真实治疗措施,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压痛程度、功能障碍评分及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采用科研云线上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和管理。结果:用药1周后患者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 用药2周后症状改善较治疗1周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21例,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奇正消痛贴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具有缓解患者疼痛、肿胀临床表现和改善踝关节功能等功效,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30 36 1700745 吴俊德<sup>1*</sup>,黄致超<sup>2*</sup>,孙卫东<sup>3</sup>,何志军<sup>4</sup>,周建中<sup>5</sup>,李元洲<sup>6</sup>,杨峰<sup>7</sup>,郝琦<sup>8</sup>,李光磊<sup>9</sup>,李毅<sup>10</sup>,鹿军<sup>10</sup>,金合<sup>11</sup>,陈兆军1△ 密集型银质针联合手法松解术治疗慢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07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结合银质针治疗慢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8例慢性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结合银质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后1周和1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前屈、外展和后伸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外展和后伸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后伸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患者治疗前UC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UCL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结合银质针治疗慢性肩袖损伤,能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疼痛,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临床应用。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37 40+46 647131 施丽燕<sup>1</sup>,袁改能<sup>1</sup>,刘薛峰<sup>1</sup>,蔡悦<sup>1</sup>,徐静<sup>1△</sup> 股骨头旋转角度对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08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旋转角度对股骨颈骨折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的影响,及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旋转所带来的继发疾病,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生物力学依据及指导。方法:对1名健康老年女性进行双侧髋关节CT扫描,将CT扫描断层数据导入Siemens NX12.0软件进行几何建模,按照手术要求,3枚钛合金螺钉(一枚半螺纹,两枚全螺纹)倒三角布置。股骨头骨折复位且位于正常位置为M<sub>0</sub>,上旋15°为M<sub>1</sub>,上旋10°为M<sub>2</sub>,上旋5°为M<sub>3</sub>,下旋5°为M<sub>4</sub>,下旋10°为M<sub>5</sub>,下旋15°为M<sub>6</sub>,下旋20°为M<sub>7</sub>,下旋25°为M<sub>8</sub>,共9组内固定模型,通过Dassault Simulia Abaqus 2021软件对所有模型施加载荷及约束,观察不同旋转角度下的股骨颈骨折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点。结果:所有股骨头不同程度的旋转都会引起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改变,不同旋转角度模型主要的位移变形在股骨头上9.60~13.70 mm; 不同旋转角度模型股骨近端所受的应力主要集中于粗隆下侧区域,应力峰值分别为193.26,331.54,329.70,334.02,195.50,197.31,199.71,230.58,250.48 MPa; 不同旋转角度模型股骨头最大应力分别为91.81,66.90,42.24,57.83,84.86,78.79,68.86,56.22,36.64 MPa。结论:股骨头向下旋转10°以内应力变化较小,同时股骨头位移最小,股骨头空间旋转角度和股骨近端生物力学改变正相关,可为临床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参考。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41 46 1850406 潘陈通<sup>1</sup>,余荣耀<sup>2</sup>,余盛<sup>2</sup>,陈泽铭<sup>1</sup>,施泽文<sup>1</sup>,余霄<sup>1</sup>,陈先军<sup>1</sup>,石林<sup>1</sup>,王诚浩<sup>1</sup>,庞清江<sup>1△</sup> 清热除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09 目的:探讨清热除痹汤在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43例)和A组(43例)。A组患者接受依托考昔治疗,B组患者接受清热除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水平,统计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尿酸、干扰素-γ、IFN-γ/IL-4水平均降低,两组患者IL-4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清热除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取得与依托考昔相似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47 50 518879 刘立宁<sup>1</sup>,周玮<sup>1</sup>,侯楠<sup>1</sup>,刘一帆<sup>1△</sup>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9例术后随访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10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且骨折愈合的8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患者术后2年内是否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情况分为未坏死组和坏死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大小及分布情况、性别、体重指数、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受伤能量、手术时间、骨折移位度(Garden分型)、骨折稳定度(Pauwels分型)、股骨头后倾角度、骨折复位质量;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相关因素的区别; 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具体危险因素。结果:随访89例患者经X线及MRI影像学检查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能量、手术时间、骨折移位度、股骨头后倾角度、骨折稳定度、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移位度为GardenⅢ~Ⅳ型、骨折稳定度为PauwelsⅢ型、股骨头后倾角&gt;15°、骨折复位质量为Ⅲ~Ⅳ级为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骨折移位度为GardenⅢ~Ⅳ型、骨折稳定度为PauwelsⅢ型、股骨头后倾角&gt;15°、骨折复位质量为Ⅲ~Ⅳ级,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危险因素。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51 55+60 951090 张武<sup>1</sup>,唐雄<sup>1△</sup>,袁尚锋<sup>1</sup>,胡伟<sup>1</sup>,陈炼<sup>1</sup>,罗晟<sup>1</sup> 骨四方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11 目的:观察骨四方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0例。对照组予扶他林缓释片口服联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予佛山市中医院协定处方骨四方口服及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差异,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CM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CMS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lt;0.05); 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骨四方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可缓解肩周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56 60 605128 黄雨寒<sup>1</sup>,陈科<sup>1</sup>,何沛聪<sup>1</sup>,李金烨<sup>1</sup>,李慧<sup>1</sup>,曾钰淇<sup>1</sup>,陈逊文<sup>1</sup> 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12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12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应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 年龄为22~60岁,平均为(41.6&#177;11.7)岁。均为外伤致胫骨骨折,其中车祸伤8例,重物砸伤2例,坠落伤1例,火器伤1例; 8例为开放性骨折慢性骨髓炎伴骨不连,4例为闭合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入院后Ⅰ期彻底清创,填充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占位,闭合创面; Ⅱ期取出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诱导膜内植骨,随访观察、记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两阶段手术间隔时间为6~8周,平均为(6.8&#177;0.7)周,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Ⅱ期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为(21.4&#177;7.6)个月,骨缺损均愈合,影像学检查愈合时间为4~7个月,平均为(5.3&#177;1.2)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SF-36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Paley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1.7%。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疗程短,感染控制彻底,骨重建修复快,疗效确切满意,是临床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及骨缺损的有效手段之一。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61 65 1502959 连志<sup>1</sup>,贾乐<sup>2</sup>,马月<sup>1</sup>,卓乃强<sup>1</sup>,阳运康<sup>1</sup>,王冠<sup>1</sup>,鲁晓波<sup>1</sup>,葛建华<sup>1△</sup> 杨氏旋后牵引法治疗成人移位尺桡骨双骨折87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13 目的:探讨采用杨氏旋后牵引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成人移位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23年4月,采用杨氏旋后牵引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成人尺桡骨双骨折移位患者87例,男40例,女47例; 年龄为19~76岁,中位数为46.7岁; 病程为2.0~4.8个月,中位数为2.7个月。均为新鲜移位的尺桡骨双骨折成人患者,致伤原因为:交通意外伤9例,重物砸伤8例,平地滑倒64例,高处坠落伤6例。其中合并严重内科疾患者23例,合并有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患者4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的患者8例,尺骨或桡骨多段骨折的患者4例。采用杨氏旋后牵引法复位小夹板配合直角托板固定后,随访观察患肢疼痛缓解、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3例患者获随访,4例患者失访,失访率为4.6%。固定后残留前后移位达1/3以上的患者24例,固定后残留侧方移位达1/2以上者12例,固定后残留侧方成角16例,固定后同时残留前后方及侧方移位者13例。随访时间为1.5个月~4年,中位数为2.9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治疗前为(7.95&#177;1.35)分,治疗中为(2.14&#177;0.61)分,治疗后为(0.84&#177;0.13)分; 平均愈合时间为(49.24&#177;6.83)d; 前臂功能评估(Anderson评分)优7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达98.7%。3例患者在早期出现压疮,经处理痊愈。结论:杨氏旋后牵引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成人移位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痛苦少,医生学习曲线短,前臂旋转功能恢复优良率高,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经济简便,疗效确切,但需要耐心细致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取得理解和配合。总而言之,此项技术简单有效,特别适合合并严重内科疾患无法手术的患者,可在临床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66 71 1909753 曹谦<sup>1△</sup>,成勇峰<sup>1</sup>,潘晓<sup>2</sup>,曹慎<sup>1</sup>,杨韵琴<sup>1</sup> 彩超定位下经皮置管溶栓引流治疗创伤性闭合肌肉血肿17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14 目的:探讨彩超定位下经皮置管溶栓引流治疗创伤性闭合肌肉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治的17例创伤性闭合肌肉血肿患者,住院患者5例,门诊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8例; 年龄为30~65岁,平均为(47.470&#177;8.754)岁; 均采取彩超定位下经皮置管溶栓引流治疗,观察血肿消退情况,统计治疗周期,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17例患者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4个月,中位数为2.5个月。17例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置管孔愈合,无创面感染、皮肤坏死、药物或敷贴过敏等情况。17例患者治疗周期平均为(4.120&#177;1.111)d,治疗前疼痛评分平均为(5.820&#177;0.809)分,治疗后疼痛评分平均为(1.290&#177;0.470)分,经t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65,P&lt;0.001)。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结论:创伤性闭合肌肉血肿临床中较为多见,多数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对于较大的血肿需要进行手术干预,经皮置管溶栓引流术具有操作简易、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72 74+79 995913 杨威<sup>1</sup>,凃昊<sup>1△</sup>,吴美平<sup>1</sup> 迷你外固定架牵张技术治疗创伤性虎口挛缩6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15 目的:总结迷你外固定架牵张技术治疗创伤性虎口挛缩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虎口挛缩患者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迷你外固定架牵张技术对其治疗。分别在第一、二掌骨近远端及拇示指近节中段确定3个进针点,避开血管、神经、肌腱,倾斜45°置入骨针,对骨针进行折弯,弯曲角度接近或等于90°,安装简易外固定撑开器,术后调整外固定撑开杆上的螺母,撑开过程中根据情况调整撑开的速度和维持的时间。统计患者治疗前后虎口角、虎口宽度及外固定松动失效、针道感染、关节脱位、医源性骨折、虎口区皮肤血供障碍及患指血运障碍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8~20个月随访,平均为13个月。戴架期间未出现外固定松动失效、针道感染、关节脱位、医源性骨折、虎口区皮肤血供障碍及患指血运障碍等并发症; 末次随访时虎口角平均增大50°,虎口宽度平均增加35 mm,虎口均得到良好的撑开,拇指持物、捏物、外展、对掌的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迷你外固定架牵张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明确,是治疗创伤后虎口挛缩的有效方法。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75 79 1536725 陈栋栋<sup>1</sup>,金国栋<sup>1</sup>,傅立云<sup>1</sup>,唐陵<sup>1△</sup> 赵文海教授从“肾虚瘀阻”论治骨质疏松症的临证经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16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80 81 402931 周晓玲<sup>1</sup>,王璞源<sup>2</sup>,赵长伟<sup>1△</sup>,赵文海<sup>1△</sup> 李堪印教授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17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82 83+88 486688 董佩<sup>1</sup>,袁普卫<sup>1,2△</sup>,白元帅<sup>1</sup>,王振凯<sup>1</sup>,高亚丽<sup>1</sup>,康武林<sup>2</sup>,姚彬<sup>1</sup> 低氧诱导因子调控软骨形成代谢及自噬凋亡对骨关节炎影响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018 2023年11月08 00:00 2023年11期 84 88 533772 严铮<sup>1</sup>,吴连国<sup>2△</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