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西林 张晓峰△ 胡海 包瑞 申意伟 李小冬.张晓峰教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09):79-82.
点击复制

张晓峰教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总结()
分享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ISSN:1005-0205/CN:42-1340/R]

卷:
第28卷
期数:
2020年09期
页码:
79-82
栏目:
名老中医传承
出版日期:
2020-09-10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005-0205(2020)09-0079-04
作者:
徐西林1 张晓峰2△ 胡海1 包瑞1 申意伟1 李小冬1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150001)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手法 治疗 名医经验
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志码:
B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詹红生.颈椎相关疾病手法诊疗及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医正骨,2018,30(3):1-3.
[2] 何坤,陈彥均,林定坤,等.林定坤教授三方治则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3):79-81.
[3] 张明才,詹红生,石印玉,等.“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梳理[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1):59-62.
[4] 叶洁,顾小华,许金海,等.颈性眩晕的中医证型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3):7-10.
[5] 黄会保.试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颈椎病发病及牵引治疗机理[J].中医正骨,1991,7(3):15.
[6] 卢志明,唐占英,叶秀兰,等.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1):61-64.
[7] 单希征.眩晕与平衡障碍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7,22,(2):86-88.
[8] 刘培太,张军,吴硕柱,等.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6):13-17.
[9]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
[10] 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11] 元唯安,张明才,詹红生.对“骨错缝、筋出槽”的认识及临床诊断[J].中国骨伤,2013,26(6):502-504.
[12] 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13] 施杞.颈椎病与腰椎病[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124-126.
[14] 喻益峰,王学宗,李亚娟,等.头后小直肌与颈性眩晕关系探讨及从筋论治颈性眩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8):1263-1266.
[15] 张斌,檀亚军,何本祥,等.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9):964-968.
[16] 张军.孙树椿主任医师治疗颈椎病的手法经验[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4):60.
[17] 王尚全,孙树椿,陈明,等.清宫正骨流派学术思想初探[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9):68-70.
[18] 于长岁,朱立国,张晓峰,等.朱立国旋提手法治疗力学失衡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9):635-636.
[19] 赵忠民,张军,刘秀芹,等.浅析在孙树椿筋伤理论的指导下手法治疗颈椎病[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4):58-59.
[20] 赵国东,张军,高景华,等.筋伤学大家孙树椿[J].中医学报,2011,26(9):1048-1051.
[21] 马江涛,张银刚,袁启令,等.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6,28(10):32-37.
[22] 叶勇,邵湘宁,汤伟,等.“筋骨调衡”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现代理论探析及思考[J].中医药导报,2016,22(2):9-1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0-03-02)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项目(2017-2020) 通信作者 E-mail:zxfeng9919@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