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晨晨 李冬 唐树杰△.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10):85-88.
点击复制

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研究进展()
分享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ISSN:1005-0205/CN:42-1340/R]

卷:
第27卷
期数:
2019年10期
页码:
85-88
栏目:
文献综述
出版日期:
2019-10-10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005-0205(2019)10-0085-04
作者:
张晨晨1 李冬1 唐树杰1△
1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广州,510632)
关键词:
斜扳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基础研究 综述
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志码:
A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人文,莫灼锚,唐树杰.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1):86-89. [2] 张帆,曾雪玲,姚长风.近十年来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3):117-120. [3] 毕胜,李义凯,王福根,等.模拟腰部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1,22(3):208-210. [4] 毕胜,李义凯,赵卫东,等.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1):8-10. [5] 刘强,张军,张慧,等.不同腰椎扳法对椎间盘内压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4,26(1):11-16. [6] 张小芳,董倔强,吴铅谈.扳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总结[J].光明中医,2016,31(20):3049-3052. [7] 毕胜,李义凯,赵卫东,等.腰部推拿手法生物力学和有限元比较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9):16-19. [8] 周鑫,朱清广,孔令军,等.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方向[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1120-1123. [9] 毕胜,张德文,张明,等.模拟腰部推拿手法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2,23(1):67-69. [10] 王国林,李义凯,张美超,等.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腰椎单元内在应力和位移的实时监测[J].中国骨伤,2007,20(3):173-175. [11] 徐海涛,李松,刘澜,等.腰椎斜扳手法时椎间盘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3):2335-2338. [12] 田强,钟侨霖,赵家友,等.提拉旋转斜扳法操作时腰椎椎间盘应力及应变的有限元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37(1):83-86. [13] 舒新农,牟文芝,陈金凤,等.斜扳手法与坐位直腰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作用比较[J].针灸推拿医学,2017,15(5):317-321. [14] 陈金凤,舒新农,唐树杰,等.腰椎退变对坐位腰椎定点旋转手法疗效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针灸推拿医学,2016,14(4):295-299. [15] 吴山,张美超,李义凯,等.两种坐位旋转手法腰椎应力及位移的有限元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8):992-994. [16] 张人文,莫灼锚,唐树杰.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手法的有限元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8,26(1):81-83. [17] 李培真,杨得光,何光远.扳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4):114-117. [18] 徐海涛,徐达传,李义凯,等.腰椎斜扳手法所致“咔哒”声时推扳力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3):202-204. [19] 徐海涛,李松,罗筱伟,等.身高对腰椎斜扳手法“咔哒”声响时推扳力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5):391-392. [20] 范志勇,黄淑云,李黎,等.基于"法从手出"分析提拉旋转斜扳手法的数字化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27):4354-4359. [21] 田强,钟侨霖,郭汝松,等.两种腰椎脊柱推拿手法推扳力的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3):324-326. [22] 王亮,宋鸿权,杜红根.一次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8,26(12):9-12. [23] 龚剑秋,司马振奋,张芳,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表面肌电时频参数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5):484-487. [24] 刘鲲鹏,吉登军,顾非,等.斜扳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软组织张力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7):54-56. [25] 周楠,房敏,朱清广,等.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3):562-566. [26] 吴山,马友盟,林应强.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4):311-314. [27] 阳梅,吴宋姣.中医外治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1):82-84. [28] 翁文水,林玉芬,王诗忠.脊柱“骨错缝”的源流及现代分型思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2):63-64. [29] 郭伟,赵平,卫杰,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法治疗前后脊柱对称性指标与症状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936-939. [30] 韩雪,韩磊,张军,等.冯氏坐位脊柱定点旋转法与中医传统侧卧不定点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5,34(8):598-602. [31] 吴山,林伟峰,林应强.腰椎提拉旋转斜扳法与斜扳法影像学分析[J].中医正骨,2003,15(2):7-8. [32] 陈锋,曾伟清,莫达志,等.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规范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2,18(6):1-3. [33] 李长海,谢贵四,田涛,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严重度与髓核突出方式关系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1):16-18. [34] 李长海,汪青春,周兵,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与髓核突出大小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6):918-920. [35] 何生华,张东友,严金林.倒悬牵引旋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CT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6(6):437-439. [36] 张显崧,章莹,汪青春,等.腰椎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附20例磁共振成像分析)[J].中医正骨,1993,5(3):5-6. [37] 苏洪,张雪林.患侧下肢牵引配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正骨,2015,27(10):40-41. [38] 李远明,范志勇,查和萍,等.借助脑功能磁共振技术从中医整体恒动观入手探讨推拿脑激活的中枢响应机制[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8):60-63. [39] 赖淑华,范志勇,赵家友,等.旋转手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2017,49(7):96-98. [40] 岳茜,王朗,方可薇,等.慢性疼痛的脑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12):943-946. [41] 李黎,王金玲,赵家友,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8):1278-1280. [42] 张明顺,关斌辉,范宏元,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4):569-573. [43] 袁海光,冯卫星,刘智斌.改良旋转复位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及血清IL-6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1,28(1):41-43. [44] 李征宇,陈培青,龚利,等.“以痛为腧”按揉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作用及机理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750.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A030313076)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A020215102)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07010252)通信作者 E-mail:tsj697@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