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梁靖怡,莫蕙,张晓辉,等.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与其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2,30(6):30-34.
[2] 辛晓明,高明暄,张帆,等.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36):5790-5794.
[3] 应晓明,吕立江,张浩阳,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与直线棘突角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伤,2023,36(10):949-953.
[4] 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 朱燕波.《中医体质量表》应用中的问题及其使用规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9):5066-5070.
[6] 朱丽冰,王济,李英帅,等.论《中医体质量表》的修订[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4):6-9.
[7] 徐辉,赵义,沈阳.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24,46(9):1361-1364.
[8] 李连泰,胡华,王书君,等.三法联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3,27(9):1766-1771.
[9] 李令岭,付娉婷,颜滨,等.青少年特发性胸段脊柱侧弯腹壁肌群厚度与弹性的超声学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1(5):104-111.
[10] 李丽,于少泓,周霞,等.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J].康复学报,2023,33(4):295-302.
[11] 李柯蓉,赵智,陈茉弦,等.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与呼吸肌力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3,44(7):88-93.
[12] 张博,朱红鹤,梅伟,等.三维超声影像技术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评估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颈腰痛杂志,2023,44(4):639-641.
[13] 席玲,岳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诊治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23,44(4):228-231.
[14] 范文星,尹帅,王强,等.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4,46(5):430-434.
[15] 郭尚玉,王达辉.结合人工智能诊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新思路[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4,23(1):89-92.
[16] 罗晓玲,刘愉勤,李兰,等.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24,30(5):824-829.
[17] 刘晨,陈韶,肖鲁伟,等.基于“五脏偏倾”理论探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医病机与治则[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8(6):674-679.
[18] 李雅南,李殿国,吴东进,等.机器人辅助手术矫正青少年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4,32(7):596-601.
[19] 韩雪,李旭,刘佳琪,等.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上肢功能评估及与曲线模式的关系[J].河北医药,2023,45(2):202-206.
[20] 朱博文,姚重界,孔令军,等.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3):1383-1386.